“智能合约应以易于验证的语言实施,因此像Haskell和OCaml这样的函数式语言会比C / C ++、Java和JavaScript等命令式语言更适合智能合约代码,因为它们的结构更容易推理和形式化验证;当然,更多的程序员对JavaScript更为熟悉,但是着重点必须从易用性转向安全性;需要注意的是,形式化验证也有一些限制,它不是完全自动的,仍需要人类的技能;另外,形式化验证只能证明我们实际想要检查的属性;如果你不验证正确的事情,漏洞将依然存在。”
合约以及币交易公司
三家交易所的手续费总额分别达到了9000元、28500元、15000元,Okex比另外两家交易所贵出了一大截,直接占到了本金的近30%。 真是暴利啊,有时候不算算真的不知道自己给交易所贡献了多少收入。这还只是10倍杠杆,如果是20倍杠杆呢? 曾经有人计算过,如果用20倍杠杆,在OKex不盈利不亏损的情况下,光开仓和平仓不到30次账户就基本归零了,可见之前费率高的有多么可怕。 好在更多重量级交易所入局合约后,给这个市场带来了更多的竞争。
在此也要奉劝大家减少交易频次,即便是 喜欢撸短线也一定要注意选择费率低的交易所 ,否则辛辛苦苦撸来的辛苦费大半都要白白上交了。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币安合约采用的是标记价格作为是否触发平仓的标准,只要整个市场的现货价格稳定,那么币安合约再怎么动荡都肯定不会给交易者带来损失。而且, 目前来看币安合约的标记价格设置的十分科学,选用了五家交易所现货价格作为参考,并且当任何一家交易所的价格偏差太大时,该家交易所的现货价格权重就会被自动降低。 合理的标记价格设定才是交易者应该关注的重点啊!
去年插了一年针而且造成无数人事实上亏损的OKex交易所为什么现在稳定多了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Okex后来改用了标记价格作为强平的依据。笔者是不相信Okex不明白这个道理的,因此把“插针”作为一个罪名放在币安合约头上,抱歉,笔者并不认可并且觉得很low。随着币安合约市场深度快速上升,恐怕以后想再揪住这样的小辫子可就难啰。这里再补充一下, 币安在出现“插针”后选择了将这一段不合理的K线图修正在笔者看来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如果不修正,在看盘的时候(尤其是分钟线)整个K线图会横成一条线,根本看不了! 或许这个为了交易体验的修正又被同行看到了攻击的机会,搞得币安有点有理说不清,但在笔者看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只希望币安吸取教训,这种事情还是要记得提前公告才是。
这种质疑实际上默许了一种币圈独有的“提前爆仓”规则,在传统金融的期货市场可是没有这种说法的。在讨论这个“提前爆仓”之前,笔者们先来学习一下“维持保证金率”合约以及币交易公司 是什么。 “维持保证金率”和是否被爆仓有直接的关系,当用户仓位的保证金率低于“维持保证金率”时,就会被强平,即“爆仓”。 下面两个图分别是Okex和Bitmex维持保证金率的详细数据。
那么币安是怎么做的呢?币安采用的是和传统金融市场一样的“自动减仓”策略。 币安合约采用了一套智能平仓系统,当用户的仓位触及平仓线时,并不会被整体爆仓,而是只会平掉一部分的仓位,只要保证金回到维持水平以上,就不会被继续平仓。 对用户来说,这比行业普遍执行的爆仓要合理的多,用户的保证金和仓位都会被最大限度的保留,而不是被平台全部没收。
合约以及币交易公司
智能合约:也叫做脚本,可以让区块链在安全、互信的基础上,完成满足特定条件下的交易;智能合约的抽象概念是在个人、机构和财产之间形成关系的一种公认工具,是一套形成关系和达成共识的协定;从本质上讲,智能合约如同计算机编程语言中的if-then语句,一旦预先定义的条件被触发,合约就会智能的执行,对数字财产进行交换。
“智能合约”概念由计算机科学家、加密大师尼克·萨博(Nick Szabo)于1993年左右提出来,1994年他写成了《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论文,是智能合约的开山之作;尼克·萨博对智能合约的阐述以一个自动售货机的例子开始,我们可以认为智能合约的原始祖先,是不起眼的自动售货机;在经过潜在的、损失有限的评估后,自动售货机使钱箱里的钱远远少于破坏者付出的代价,售货机根据显示的商品价格收取投币,通过一个简单的机制形成了最初的计算机设计科学,并且有限自动、根据投币金额传递变化和产品;自动售货机是一种搬运合约:
2、智能合约与传统合约相比的核心优势
(1)不可篡改
(2)去中心化
(3)不依赖第三方
3、智能合约如何运作?
4、智能合约,数字安全协议的未来
二、为什么说智能合约将把区块链普及大众
1、智能合约使更多人拥抱区块链
2、化繁为简
3、机构投资克服障碍将加快区块链的普及
4、智能合约使会使众多投资者受益
5、智能合约是下一波区块链普及浪潮的催化剂
三、行走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
现在计算机程序不能真正自动地触发支付!
1、智能合约是以太坊的标志性创新
2、要看清智能合约,我们首先要弄懂四个概念:DA、DAE、Oracle、DI
(1)DA = Digital Asset
这里比较好理解,数字资产,广义的数字资产指一切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资产,其中甚至包括数字货币,还包括商业积分, 电子股票,债券,知识产权,电子地契,基金,收益权,或其他资产包等等; 这些数字资产可能是中心化机构发行的, 也可能是去中心化的, 可能是区块链的, 也可能是非区块链链的;大家都知道区块链是从比特币系统衍生出来的技术, 区块链原来就是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的账本, 它的公开性,不可篡改性并且成功的解决了双花问题, 使它天然的成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数字资产发行, 合约以及币交易公司 记账, 转让和管理的技术, 我们今天讨论的数字资产是狭义的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 它与资产证券化的概念有类似的地方,但是不同的是它是依托区块链技术表达的一种资产概念,意即由资产所有者完全掌控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流动资产,所以资产在区块链上的数字化是未来互联网金融进化的必然方向;
(2)DAE = Digital Asset Exchange
数字资产交易所,或者更好的叫法是DAM(Digital Asset Management)数字资产管理平台,即针对所有数字资产的一种发行,存托,记账,交易撮合的平台,不同于传统交易所,DAM的发行, 存托, 记账和撮合服务以及资产的交割都由区块链或是它的客户端资产钱包自动完成;
(3)Oracle
(4)DI = Digital Identity
(5)四元素的关联关系
3、智能合约在最终投产前需弄清的三件事
(1)提供形式化验证功能
“智能合约应以易于验证的语言实施,因此像Haskell和OCaml这样的函数式语言会比C / C ++、Java和JavaScript等命令式语言更适合智能合约代码,因为它们的结构更容易推理和形式化验证;当然,更多的程序员对JavaScript更为熟悉,但是着重点必须从易用性转向安全性;需要注意的是,形式化验证也有一些限制,它不是完全自动的,仍需要人类的技能;另外,形式化验证只能证明我们实际想要检查的属性;如果你不验证正确的事情,漏洞将依然存在。”
(2)确保透明性,方便检查代码
其中一个最大的智能合约实验是The DAO;The DAO是一个虚拟化投资工具,筹集了1.5亿美元的资金,但在之后,该平台立即成为攻击者的目标,5千万美元的融资被盗走,存进了攻击者自己的账户;当安全研究人员开始分析The DAO时发现,想要理解The DAO的运作流程非常困难,因为The DAO的所有字节码(虚拟机器代码)都能在区块链上看到,但真正采用的是哪个版本的源代码并不清楚;智能合约代码在确保无漏洞的同时,也需要透明化,因此在签署协议时,我们能清楚地知道协议的内容,并能更容易地发现错误;实现这一点的方法便是使用解释而非编译型语言,因此实际代码在区块链上可见,并且可以轻松检查;另外,字节码需要准确匹配创造它的源代码,这就需要认证编译器本身。
合约以及币交易公司
三家交易所的手续费总额分别达到了9000元、28500元、15000元,Okex比另外两家交易所贵出了一大截,直接占到了本金的近30%。 真是暴利啊,有时候不算算真的不知道自己给交易所贡献了多少收入。这还只是10倍杠杆,如果是20倍杠杆呢? 曾经有人计算过,如果用20倍杠杆,在OKex不盈利不亏损的情况下,光开仓和平仓不到30次账户就基本归零了,可见之前费率高的有多么可怕。 好在更多重量级交易所入局合约后,给这个市场带来了更多的竞争。
在此也要奉劝大家减少交易频次,即便是 喜欢撸短线也一定要注意选择费率低的交易所 ,否则辛辛苦苦撸来的辛苦费大半都要白白上交了。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币安合约采用的是标记价格作为是否触发平仓的标准,只要整个市场的现货价格稳定,那么币安合约再怎么动荡都肯定不会给交易者带来损失。而且, 目前来看币安合约的标记价格设置的十分科学,选用了五家交易所现货价格作为参考,并且当任何一家交易所的价格偏差太大时,该家交易所的现货价格权重就会被自动降低。 合理的标记价格设定才是交易者应该关注的重点啊!
去年插了一年针而且造成无数人事实上亏损的OKex交易所为什么现在稳定多了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Okex后来改用了标记价格作为强平的依据。笔者是不相信Okex不明白这个道理的,因此把“插针”作为一个罪名放在币安合约头上,抱歉,笔者并不认可并且觉得很low。随着币安合约市场深度快速上升,恐怕以后想再揪住这样的小辫子可就难啰。这里再补充一下, 币安在出现“插针”后选择了将这一段不合理的K线图修正在笔者看来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如果不修正,在看盘的时候(尤其是分钟线)整个K线图会横成一条线,根本看不了! 或许这个为了交易体验的修正又被同行看到了攻击的机会,搞得币安有点有理说不清,但在笔者看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只希望币安吸取教训,这种事情还是要记得提前公告才是。
这种质疑实际上默许了一种币圈独有的“提前爆仓”规则,在传统金融的期货市场可是没有这种说法的。在讨论这个“提前爆仓”之前,笔者们先来学习一下“维持保证金率”是什么。 “维持保证金率”和是否被爆仓有直接的关系,当用户仓位的保证金率低于“维持保证金率”时,就会被强平,即“爆仓”。 下面两个图分别是Okex和Bitmex维持保证金率的详细数据。
那么币安是怎么做的呢?币安采用的是和传统金融市场一样的“自动减仓”合约以及币交易公司 策略。 币安合约采用了一套智能平仓系统,当用户的仓位触及平仓线时,并不会被整体爆仓,而是只会平掉一部分的仓位,只要保证金回到维持水平以上,就不会被继续平仓。 对用户来说,这比行业普遍执行的爆仓要合理的多,用户的保证金和仓位都会被最大限度的保留,而不是被平台全部没收。
合约以及币交易公司
智能合约:也叫做脚本,可以让区块链在安全、互信的基础上,完成满足特定条件下的交易;智能合约的抽象概念是在个人、机构和财产之间形成关系的一种公认工具,是一套形成关系和达成共识的协定;从本质上讲,智能合约如同计算机编程语言中的if-then语句,一旦预先定义的条件被触发,合约就会智能的执行,对数字财产进行交换。
“智能合约”概念由计算机科学家、加密大师尼克·萨博(Nick Szabo)于1993年左右提出来,1994年他写成了《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论文,是智能合约的开山之作;尼克·萨博对智能合约的阐述以一个自动售货机的例子开始,我们可以认为智能合约的原始祖先,是不起眼的自动售货机;在经过潜在的、损失有限的评估后,自动售货机使钱箱里的钱远远少于破坏者付出的代价,售货机根据显示的商品价格收取投币,通过一个简单的机制形成了最初的计算机设计科学,并且有限自动、根据投币金额传递变化和产品;自动售货机是一种搬运合约:
2、智能合约与传统合约相比的核心优势
(1)不可篡改
(2)去中心化
(3)不依赖第三方
3、智能合约如何运作?
4、智能合约,数字安全协议的未来
二、为什么说智能合约将把区块链普及大众
1、智能合约使更多人拥抱区块链
2、化繁为简
3、机构投资克服障碍将加快区块链的普及
4、智能合约使会使众多投资者受益
5、智能合约是下一波区块链普及浪潮的催化剂
三、行走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
现在计算机程序不能真正自动地触发支付!
1、智能合约是以太坊的标志性创新
2、要看清智能合约,我们首先要弄懂四个概念:DA、DAE、Oracle、DI
(1)DA = Digital Asset
这里比较好理解,数字资产,广义的数字资产指一切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资产,其中甚至包括数字货币,还包括商业积分, 电子股票,债券,知识产权,电子地契,基金,收益权,或其他资产包等等; 这些数字资产可能是中心化机构发行的, 也可能是去中心化的, 可能是区块链的, 也可能是非区块链链的;大家都知道区块链是从比特币系统衍生出来的技术, 区块链原来就是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的账本, 它的公开性,不可篡改性并且成功的解决了双花问题, 使它天然的成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数字资产发行, 记账, 转让和管理的技术, 我们今天讨论的数字资产是狭义的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 它与资产证券化的概念有类似的地方,但是不同的是它是依托区块链技术表达的一种资产概念,意即由资产所有者完全掌控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流动资产,所以资产在区块链上的数字化是未来互联网金融进化的必然方向;
(2)DAE = Digital Asset Exchange
数字资产交易所,或者更好的叫法是DAM(Digital Asset Management)数字资产管理平台,即针对所有数字资产的一种发行,存托,记账,交易撮合的平台,不同于传统交易所,DAM的发行, 存托, 记账和撮合服务以及资产的交割都由区块链或是它的客户端资产钱包自动完成;
(3)Oracle
(4)DI = Digital Identity
(5)四元素的关联关系
3、智能合约在最终投产前需弄清的三件事
(1)提供形式化验证功能
“智能合约应以易于验证的语言实施,因此像Haskell和OCaml这样的函数式语言会比C / C ++、Java和JavaScript等命令式语言更适合智能合约代码,因为它们的结构更容易推理和形式化验证;当然,更多的程序员对JavaScript更为熟悉,但是着重点必须从易用性转向安全性;需要注意的是,形式化验证也有一些限制,它不是完全自动的,仍需要人类的技能;另外,形式化验证只能证明我们实际想要检查的属性;如果你不验证正确的事情,漏洞将依然存在。”
(2)确保透明性,方便检查代码
其中一个最大的智能合约实验是The DAO;The DAO是一个虚拟化投资工具,筹集了1.5亿美元的资金,但在之后,该平台立即成为攻击者的目标,5千万美元的融资被盗走,存进了攻击者自己的账户;当安全研究人员开始分析The DAO时发现,想要理解The DAO的运作流程非常困难,因为The DAO的所有字节码(虚拟机器代码)都能在区块链上看到,但真正采用的是哪个版本的源代码并不清楚;智能合约代码在确保无漏洞的同时,也需要透明化,因此在签署协议时,我们能清楚地知道协议的内容,并能更容易地发现错误;实现这一点的方法便是使用解释而非编译型语言,因此实际代码在区块链上可见,并且可以轻松检查;另外,字节码需要准确匹配创造它的源代码,这就需要认证编译器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