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篩選「高殖利率」股票
目前市場共識的高殖利率,是指殖利率大於4%的股票。殖利率直覺上來說越高越好,但卻還是有要注意的地方,像是一家公司是否每年都配這麼高、會不會領了股息但股價卻無法填息,這些都需要納入考量。
高殖利率選股工具推薦!中信亮點APP定期定股介紹、功能教學(附股感獨家抽獎資格)
展開
今年上半年延續持續上漲的通膨壓力,各國央行紛紛祭出升息政策,而股市估值在升息環境中面臨下修疑慮,投資人在短期進出市場態度趨於保守,轉而將眼光放在長期的 「存股投資」 。想成為存股族,你需要選擇優質股票並長期累積股息,透過領取配息打造穩健的現金流,此時如何「擇好股」與「選對時」,是投資中最重要的事!
我們今天替你開箱 「中信亮點APP」 這款存股神器!同時分享要成為存股族,你需要知道的大小事,從選擇存股標的、存股方式,到好用的存股工具一次告訴你!另外點此專屬連結 成功開戶(不指定營業員),除了限定期間有手續費優惠外,還享有股感讀者獨家抽獎資格,我們一起往下看!
「存股標的」怎麼選?3個選股法則告訴你!
-
篩選「高殖利率」股票
目前市場共識的高殖利率,是指殖利率大於4%的股票。殖利率直覺上來說越高越好,但卻還是有要注意的地方,像是一家公司是否每年都配這麼高、會不會領了股息但股價卻無法填息,這些都需要納入考量。
「存股方式」怎麼選?定期定額 vs. 定期定股!
定期定額與定期定股差異 | ||
種類 | 一張表選對投資工具定期定額 | 定期定股 |
方法 | 每隔一固定時間在市場投入固定金額 | 每隔一固定時間買入固定股數 |
優勢 | 1. 買在平均成本,不用選擇進場時機,省去盯盤與研究的時間 2. 入場門檻低,風險也較低 | 1. 若選到持續成長的標的,資產累積更快速 2. 資金運用較有效率,不會發生有閒餘資金未投入存股的問題 |
缺點 | 1. 因為風險較低,報酬自然也不會太突出 2. 選錯標的有可能越買越低,還是有可能賠錢 | 1. 所需資金較為浮動不易掌握 2. 若遇到波動性較大的標的,買在高點的感受較定期定額來得強,平均成本較高,可能影響存股紀律 |
適合的人 | 沒時間盯盤、不喜歡冒險但又想投資的投資人 | 對標的有目標張數的投資人、對標的長期看好的投資人 |
「存股工具」怎麼選?推薦有「智能選股」、「存股日曆」等重點功能的APP!
特色一:智能選股 | 「智動選餐」輔助選股,存股像線上購物一樣簡單!
當你打開中信亮點APP後,點擊進入「台股定期定股」介面,會發現 類似於 IG 限動形式的「智動選餐」,智動選餐是針對有選擇困難的投資人而設計的,透過智動選餐可以看到市場上大家都在關注什麼,也可以透過生活選股,或是依自己投資特性,找到適合的投資標的!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存股族,可以進一步透過 「高殖利率套餐」篩選出高殖利率的股票,當你選好存股的標的後,點選右邊的正字符號 加入購物車,可以一次下單多個標的及多個日期,存股就像線上購物一樣簡單!
▲中信亮點APP「 智動選餐」介面 (資料來源:中信證券)
特色二:存股紀錄視覺化呈現 | 日日可扣款,「存股月曆」一目了然
為了滿足存股族使用需求,中信亮點APP中還設有「存股月曆」功能,例如當我們希望透過「定期定股」進行投資時,你可以在想要的日子,針對想要的股票固定配置一定數量的股數。舉例來說,想要每個月 10 號都買 10 股 A 股票,每月 25 號購買 10 股 一張表選對投資工具 B 股票,都可以輕鬆達成,在實際設定時也一目了然!
特色三:定期定股「手續費超優惠」
透過中信亮點APP高殖利率套餐,你只要照著走,就可以像濾網一樣篩選出精選的幾檔股票,最後再依個人喜好做出選擇。想要使用「中信亮點APP」,首先需要先開中信證券戶(專屬連結 ),開完戶後就可以前往 App Store搜尋下載 中信亮點APP,即可開始使用存股功能。
通膨10年後每月支出至少多1萬元!退休老師:如何用定期定額賺夠退休金?
編按:對於退休金要準備多少錢才夠?不可忽略通膨與老年醫療費用的支出。具有理財規劃師證照的孫鳳群,曾是中學國文老師,直到近40歲才開始認真準備退休金,並在50歲退休。究竟她是如何做到的?
對於退休金要準備多少錢才夠,以及該用哪些標準評估?富達投信投資長張翠玲表示,按照個人情況的實際做法雖然不同,但可以用3個方法當成估算的參考,分別是:所得替代率75%、從退休後每月所需金額回推、50歲時的存款數字須為年收入的6倍。
受2%通膨影響 每月退休金至少再多備1萬元
對於退休金準備,孫鳳群表示,應重視2件事:通膨與老年醫療費用的支出。
若以每年2%通膨率試算,再10年後的每人月平均消費將增長為28,379元,20年後則是34,660元,增加88%。孫鳳群以此估算,當年紀增長、沒有賺錢能力時,在通膨之下,每月支出將多出1萬元,有伴侶者每月則須至少多準備2萬元,才夠支應退休生活。
除了通膨,孫鳳群建議,未退休族群也應準備老年醫療支出。她以過來人經驗為例,母親中風到離世約2年半時間,醫療相關費用總共支付約300萬元。此外,婆婆(丈夫的母親)罹患呼吸系統疾病,每月除了須支付外籍看護費3萬元、簡易呼吸供氧機租金7千元,若住院每10天須支付醫療用品雜費1萬元,再加上婆婆的基本生活開銷,每月須花費近8萬元,在無法自理的1年半期間內,總計費用約170萬元。
莫忽視老年醫療費用 可考慮實支實付型與終身日額型住院醫療險
至於婆婆的醫療費開銷,孫鳳群說,由於先生是獨子,兩人婚後就先替婆婆投保住院醫療險,後來因病獲得保險給付100多萬元,減輕醫療費用負擔。因此,她建議,未退休族群應檢視醫療險保障,尤以實支實付型與終身日額型住院醫療險為考量。
孫鳳群解釋,實支實付型醫療險較能因應新型醫療技術,目前像是部分癌症或門診手術不須住院,但自費醫療負擔高或雜費名目繁多,就能藉由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來補貼支出;此外,由於國人平均餘命長,如果預算足夠,終身日額型住院醫療險可以選擇還本型,日後沒有使用到,也能讓受益人領回本金,等於是用利息買一份保障。但如果預算有限,日額型住院醫療險可用附約型態購買,保費較還本型便宜許多,但給付模式一樣。
3原則挑選投資工具 定期定額、獲利不停扣
考量到這2件事,準備退休金光是依靠勞保、勞退、銀行定存是不夠的,這也是孫鳳群開始投資的原因。她準備退休金有3個原則:投資穩健獲利的商品、首重風險控制、合理規劃並力求創造可永續使用的退休金。
基於這3個原則,孫鳳群挑選的投資工具以基金與ETF為主,搭配定期定額、停利不停扣的方式布局全球市場、分散風險,說明如下。
1. 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元大S&P標普500 ETF(00646)。
2. 人口紅利最大的新興亞洲:績效佳的新興亞洲基金或東協基金。
3. 熟悉且具成長潛能的市場——台灣:元大台灣 50 ETF(0050)、元大高股息 ETF(0056)、富邦台50(006208)、元大MSCI台灣(006203)。
孫鳳群表示,她會將資金分成36個月,定期定額買進投資商品,且在獲利約
7%~10%時停利但不停扣,並分成3階段停利:漲7%~10%時先賣3分之1,若跌破月線再賣3分之1,跌破季線則全數賣出,多頭時就能賺比較多;之後再把停利的資金分成36個月,將部分資金定期定額買進上述3個市場中基期較低者,遵守高檔減碼、逢低加碼的操作,在過去10年,為自己與先生的投資創造每年報酬率8~16%的成績,個人已準備的退休金則是從125萬元滾到280萬元。